混动车事故爆炸率竟远超电车和油车?

日期: 2025年6月30日

广东河源汕昆高速金花隧道内,一辆油电混合小轿车发生追尾事故后爆燃,浓烟迅速充满隧道,导致多人受伤和不适。

尽管混动车被认为结合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优点,但近期事故频发,其爆炸率甚至高于纯电车和燃油车,引发关注。今天,我们将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。

美国AutoinsuranceEZ网站统计显示,混动车起火事故率远高于燃油车和电动车,几乎是后者的140倍。国内数据虽不直接对比,但新能源汽车起火率约为0.9-1.2/万辆,燃油车为1-2/万辆。混动车由于动力系统复杂,其事故中的爆炸风险可能更高。

看到这里,相信大家和我一样,心中充满了疑惑: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混动车在事故中的爆炸率如此之高呢?接下来,咱们就从混动车的结构和电池特性等方面,来深入剖析一下。

(一)结构复杂,热管理难题

混动车,顾名思义,融合了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动力系统,拥有油电两套系统 。这看似是个巧妙的结合,却也带来了不少麻烦。首先,两套动力系统使得混动车的动力系统结构变得异常复杂,各个部件紧密排列,布局十分紧凑 。而这种紧凑的布局,对车辆的热管理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。

想象一下,车辆在行驶过程中,发动机和电动机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,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散发出去,就会在车内积聚,导致温度不断升高 。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,就可能引发各种问题,甚至是自燃。而且,一旦车辆发生事故,油路受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。一旦油路破裂,燃油泄漏出来,遇到高温或者火源,瞬间就会引发熊熊大火,进而导致爆炸。

(二)电池特性与使用隐患

混动车的电池包容量通常较小,这就意味着它的纯电续航里程有限 。为了满足日常出行需求,车主往往需要频繁充电。而频繁的充放电操作,对电池的寿命和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。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电池,充电次数多了,电池的续航能力就会逐渐下降。混动车的电池也是如此,频繁充放电会加速电池的老化,使其性能不断降低。

不仅如此,很多车主在使用混动车时,还存在过充过放的情况 。比如,晚上睡觉前将车插上充电,第二天早上才拔掉,这就很容易导致过充;还有的车主,直到车辆电量极低,甚至自动切换到燃油模式了才去充电,这就是过放。过充过放会进一步损害电池,增加电池发生故障的风险,从而引发火灾甚至爆炸。

案例呈现:真实场景中的危机

(一)广东河源高速混动车爆燃

上月,广东河源汕昆高速金花隧道内,一辆家用油电混合小轿车遭遇追尾事故,导致车辆失控并爆燃。隧道内车辆和人员陷入混乱,浓烟迅速扩散。

面对紧急情况,当地消防部门迅速响应,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扑救,成功控制火势。浓烟散去,但事故导致一人重伤,多人因浓烟不适。事故原因和损失正在调查中。

南京沃尔沃混动车充电时疑似爆炸。

11月30日,南京一小区地下车库内,沃尔沃XC90 T8插电混动版车型在充电时发生爆炸,造成严重损坏。爆炸还影响到周围车辆。消防部门迅速到场,成功扑灭火势,幸运的是无人员伤亡。沃尔沃官方表示正在配合调查,事故原因尚待确定。

电车和油车的安全优势对比

(一)电车安全技术解析

特斯拉在电池安全上投入巨大,其电芯具有出色的散热性和结构强度,并有隔离保护措施,防止热失控。特斯拉的温控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能实时监控电池状态,及时报警处理异常。根据特斯拉数据,每行驶2.1亿公里才有1起起火风险,远低于车辆寿命周期。特斯拉的起火数据包括非车辆原因引起的火灾,实际起火可能性更低。专家表示,纯电动车起火概率极低,仅为混动车型的1/140。

(二)油车的稳定性

尽管油车偶尔会有起火爆炸的新闻,但整体上,其爆炸率低于混动车。起火通常由电路老化、油路泄漏或长时间暴晒引起。车主若定期保养和检查,可降低风险。油车技术成熟,安全性能不断提升,如配备防火材料延缓火势,为逃生争取时间。

 

混动车事故爆炸率高于电车和油车,提醒我们注意。混动车车主需重视日常检查和保养,及时发现安全隐患。车企应加大安全技术研发,改进设计,提高安全性能。安全是出行首要考虑,只有确保安全,混动车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,走得更远。